总的来看,我国北方地区
清洁取暖
比例低(占总取暖面积约 34%),且发展缓慢。 1.缺少统筹规划与管理。长期以来,北方地区供热缺乏对煤 炭、天然气、电、可再生能源等多种能源形式供热的统筹谋划,热
力供需平衡不足,导致供热布局不科学、区域优化困难。现役纯凝
机组供热改造无统筹优化,改造后电网调峰能力下降,加剧部分地 区弃风、弃光等现象。部分地区将清洁取暖等同于“一刀切”去煤化, 整体效果较差。此外,清洁取暖工作涉及面广,职能分散,缺少统
一管理部门,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存在协调联动不足的问题。 2.体制机制与支持政策需要改进。部分供热区域热源不能互 相调节。热电联产供热范围内小锅炉关停缓慢的情况比较普遍,供
热能力未充分发挥。热价、天然气价、电价等均执行地方政府统一
定价,市场化调节能力不足。风电供暖项目没有实现直接电量交易,
不能发挥富余风电低价优势。天然气供应中间环节过多,导致成本
6
偏高制约推广应用。集中供暖按面积计费的方式不科学,浪费严重。
除京津冀等地区出台了力度较大的支持措施外,大部分地区支持政
策,特别是资金、价格、市场交易等具有实质性推动作用的政策仍
然较少。 3.
清洁能源
供应存在短板且成本普遍较高。天然气季节性峰 谷差较大(较大峰谷差超过 10倍) ,造成天然气供暖期存在缺口、 非供暖期供大于求的情况。燃气管网存在薄弱环节,农村地区燃气
管网条件普遍较差。部分地区配电网网架依然较弱,改造投资较大。
部分集中供热管网老化腐蚀严重,影响了供热系统安全与供热质
量。
清洁供暖
成本普遍高于普通燃煤供暖,很难同时保证清洁供暖
企业盈利且用户可承受。 4.技术支撑能力有待提升。很多清洁供暖技术应用范围还不 广,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仍不完善,造成市场标准不统一,操作不
规范,产品质量和性能不够稳定,导致用户体验较差。 5.商业模式创新不足。受历史上计划经济下的供暖模式影响, 供暖行业仍处于向市场化运作转变的过程之中,投资运行依靠补
贴,服务方式单一,在经营管理模式、融资方式、服务范围和水平
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。 6.建筑节能水平较低。北方地区大部分建筑特别是广大农村 地区建筑,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较差,导致取暖过程中热量损耗较大,
不利于节约能源和降低供暖成本。
7
7.取暖消费方式落后。受长期以来的观念、习惯等因素影响, 相当数量取暖用户仍依赖传统、落后的供暖方式满足取暖需求,对
新的清洁供暖方式接受度较低。